期刊简介
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反映我国当代及与国外合作的,在内分泌代谢病学领域内临床与科研最新成果的高级学术刊物。在强调刊文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新颖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临床的实用性和论文的可读性。本刊设指南与共识、述评、专论、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临诊应对、当年学术进展与动态、临床经验交流、新药研究、学术争鸣及国外期刊论文评论等栏目。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各级从事临床和基础内分泌代谢病学工作的医、教、研人员及研究生,以及内、外、儿、妇科以及神经、泌尿、老年、营养等相关科室的人员。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669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82/R
邮发代号: 4-41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484.00
杂志荣誉 92年12月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99
- 国内刊号:31-1282/R
- 出版周期:月刊
-
PPARs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脂蛋白(a)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浆脂蛋白(a)的关联,以及多个SNP间交互作用对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人群,抽取644名研究对象,对其基线血标本进行PPARs的10个SNP(rs135539、rs4253778、rs1800206,rs2016520、rs9794、rs108657......
作者:解惠坚;海波;郭志荣;周正元;武鸣;陈秋;俞浩;刘萌萌 刊期: 2014- 05
-
1403名社区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血糖、血脂、尿酸、肥胖、胰岛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于2009年贵阳市居民健康横断面调查,纳入20~79岁调查对象1403名(男性582名,女性821名)社区居民,平均(45.3±14.4)岁.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
作者:王睿;张巧;时立新;彭年春;徐淑静;张淼;张松 刊期: 2014- 05
-
广西省南宁地区一常规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调查及与血脂相关性的研究
本研究纳入4602名南宁地区常规体检者,检测分析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显示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9.8%,其中男性为28.8%,女性为9.4%;高尿酸血症组中尿酸与血脂水平高于尿酸正常组(均P<0.01);尿酸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体检人群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30.8%,高甘油三酯血......
作者:闫婕;陶慧;蒙健军;林发全;张劼 刊期: 2014- 05
-
妊娠期碘营养、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的研究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40名妊娠女性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根据血清TSH及FT4水平分为正常组(n=117)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甲减,n=23).应用尿碘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孕妇尿碘水平.调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既往甲状腺病史知晓情况.结果显示,正常组与亚甲减组分别有50%、57%的女性具有不同程度碘缺乏,尿碘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无显著相关.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
作者:王晓雪;贾方;田晶;刘东方 刊期: 2014- 05
-
血清C反应蛋白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测定33例初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和37例Graves病患者的血清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亚急性甲状腺炎组的血清CRP水平较Graves病组更高(P<0.01).CRP的佳诊断界点为7.14mg/L,且血清CRP与ESR水平显著相关(r=0.630,P<0.01).当亚急性甲状腺炎与Graves病鉴别有困难时,可考虑将血......
作者:崔焕焕;李艳玲;卢斌;彭丽;许一新;王扬天;李洁;柏晓勇;王坚 刊期: 2014- 05
-
利拉鲁肽早期干预对高脂饮食追赶生长大鼠脂肪追赶生长的作用
目的观察长效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早期干预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追赶生长大鼠脂肪追赶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追赶生长组、追赶生长利拉鲁肽干预组和追赶生长利拉鲁肽及Exendin(9-39)共干预组.追赶生长各组大鼠先限食4周,再高脂饮食喂养4周,监测动物体重、能量摄入,分别在限食期末及追赶生长期末计算Lee指数,用双能X线吸......
作者:陈婷;陈璐璐;郑涓;朱颖;张皎月 刊期: 2014- 05
-
GK大鼠对急性败血症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的耐受性研究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在急性败血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后的炎症反应程度和氧化应激的损伤情况.方法将26周龄2型糖尿病GK大鼠和普通Wistar大鼠腹腔注射5mg/kg脂多糖构建大鼠急性败血症模型.比较脂多糖注射前后2种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脏器组织(肺脏、肝脏、肾脏、心脏)丙二醛......
作者:姜冬冬;韩亭亭;章瑶;李阳雪;胡耀敏 刊期: 2014- 05
-
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代谢记忆效应的研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于30mmol/L葡萄糖和0.1、1和10μmol/L白藜芦醇培养16h后,再以5.5mmol/L葡萄糖培养6d,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F-κB蛋白表达.与正......
作者:丁慧;王鹏;王颜刚 刊期: 2014- 05
-
高糖和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Amot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血管新生功能研究
目的观察高糖和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s)Amot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该蛋白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VECs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48h后,再分别在正常氧或缺氧条件下培养24h,以Western印迹法测定p130-Amot和p80-Amot的蛋白表达.用siRNA下调Amot的蛋白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及血管生成实验评价该蛋白表达下降对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结果p130-Amot在正糖(5.5mmol/L......
作者:褚月颉;王鹏华;李代清;于德民 刊期: 2014- 05
-
艾滋病伴发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患者男性,38岁,未婚.因“皮肤变黑1年,腹泻4个月,发热伴全身乏力1个月”于2013年3月31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皮肤逐渐变黑,未予以重视.2012年11月因腹痛伴大便次数增多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提示直肠和乙状结肠炎,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具体治疗不详).1个月前患者出现发热,全身乏力,偶有头晕,活动后心慌.门诊查8:00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38.0pg/ml(正常范围6.0~......
作者:鲍溪荷;荆春艳;叶山东 刊期: 2014- 05
动态资讯
- 1 牛磺酸通过ERK1/2途径促进成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
- 2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1年)
- 3 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和颈椎病变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诊应对
- 4 一个新的AVPR2基因缺失-框移突变所致X连锁肾性尿崩症家系
- 5 一例TRβ基因P453 T突变所致的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合并垂体TSH微腺瘤的病例报告
- 6 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第十一次会议纪要
- 7 第84届美国甲状腺学会年会亮点回顾
- 8 高糖环境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COX-2 mRNA表达的变化
- 9 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 10 肠促胰素类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11 骨痛、乏力、多饮、多尿20年
- 1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甲状腺形态学改变和治疗时机对智力发育的影响
- 13 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 14 肥胖与非肥胖人群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对比研究
- 15 单一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睾酮水平的关系
- 16 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NF-kB上调HepG2细胞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表达
- 17 青少年肥胖合并黑棘皮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及脂肪因子水平的探讨
- 18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意义
- 19 建立双标记乳头状甲状腺癌裸鼠转移模型的初步探索
- 20 DNA含量、P53基因蛋白表达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