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反映我国当代及与国外合作的,在内分泌代谢病学领域内临床与科研最新成果的高级学术刊物。在强调刊文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新颖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临床的实用性和论文的可读性。本刊设指南与共识、述评、专论、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临诊应对、当年学术进展与动态、临床经验交流、新药研究、学术争鸣及国外期刊论文评论等栏目。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各级从事临床和基础内分泌代谢病学工作的医、教、研人员及研究生,以及内、外、儿、妇科以及神经、泌尿、老年、营养等相关科室的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669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82/R

邮发代号: 4-41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484.00

杂志荣誉 92年12月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99
  • 国内刊号:31-128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92年12月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年第2期文章
  • 碘缺乏致使大鼠胃肠、脑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水平改变

    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是由消化道粘膜细胞分泌的脑-肠肽,能够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有学者认为,甲状腺内也存在有VIP能神经,作用类似于促甲状腺激素(TSH),仅程度较弱[1];SS降低TSH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反应能力[2].甲状腺功能异常时VIP和SS的变化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测定低碘大鼠胃肠、脑组织内VIP和SS的变化,了解甲状腺激素对脑-肠肽合成的影响......

    作者:张洁;王邦茂;吕宗舜;吴琳;邱明才;张镜宇 刊期: 2002- 02

  • D-α-生育酚调节蛋白激酶C活性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和D-α-生育酚对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D-α-生育酚处理的正常对照组(T组)、糖尿病组(D组)、D-α-生育酚处理病鼠组(DT组).血糖、HbA1c和D-α-生育酚含量以及原位PKC、ATPase活性在处理后6个月被检测,毛细血管床形态立体定量评估DR.结果病程6个月时,D组大鼠......

    作者:周波;汪恕萍;蒋涛 刊期: 2002- 02

  • 破骨细胞及其调节机制的某些进展

    破骨细胞(OC)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谱系细胞,在骨发育和维持骨重建平衡及体内钙平衡中起关键作用.迄今为止,治疗各种代谢骨病终都是以抑制(抗骨质疏松)或激活(治疗骨硬化)OC为目标.了解和掌握O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节机制,对指导预防治疗各种代谢骨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伍贤平;廖二元;伍汉文 刊期: 2002- 02

  •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第二部分)

    ......

    作者: 刊期: 2002- 02

  • 骨质疏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骨质疏松症(OP)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在骨代谢调节和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临床诊断治疗水平也迅速提高,进一步揭示OP的发病机制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作用原理将有助于推动OP防治工作的迅速发展.......

    作者:廖二元 刊期: 2002- 02

  • 胰岛与Sertoli细胞体外共同培养

    目的研究胰岛体外长期培养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成年SD大鼠胰岛,与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20周.应用形态学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的生长特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分泌量.结果胰岛单独培养3周,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胰岛素阳性细胞数目减少,胰岛素24h累积分泌量和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下降,大部分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分泌颗粒减少;与Sertoli细胞共同......

    作者:贾延劼;杨于嘉;刘玲;胡海涛;任惠民 刊期: 2002- 02

  • 糖尿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及骨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68例2型DM患者、54例1型DM患者和62例健康人的VDR基因型.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BMD,放免法测血清BGP、降钙素和25-(OH)D3,免疫放射法测血清完整PTH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结果(1)DM组VDR基因型分布与健康组差异无显著性;(2)健康组AA基因型者......

    作者:董砚虎;翟木绪;李长贵;王海燕;柳林;曲宁;王元善;司元国 刊期: 2002- 02

  • 尼尔雌醇加孕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雌孕激素复方制剂(每片含尼尔雌醇0.5mg,左炔诺酮0.15mg,每周口服1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年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分组,双盲比较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19例用药与72例用安慰剂1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小剂量雌、孕激素制剂可阻止骨质疏松的发展(P<0.05),同时用药者的肝、肾功能,乳腺红外线扫描,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大小B超,阴道脱落细胞......

    作者:廖二元;邓小戈;周智广;王平芳;伍汉文;超楚生;唐炜立;伍贤平;黄干;彭健 刊期: 2002- 02

  • 北京地区汉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和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VDRSC)和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与30~39岁健康妇女峰值骨量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及骨折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测定89名30~39岁健康妇女和127名绝经后妇女VDRSC及CTR基因型;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BMD.结果本研究人群VDRSC和CTR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66例骨质疏松伴(或)骨折组与......

    作者:章振林;孟迅吾;周学瀛;邢小平;夏维波;余卫;田均平 刊期: 2002- 02

  • IL-6基因多态性和其他因素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IL-6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和身体指标、骨生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PCR扩增后分析IL-6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多态性区域,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等处骨密度.结果在205例绝经后妇女中发现了D/D、D/E、C/D、C/C和E/E5种IL-6基因型,93%的绝经后妇女属于D/D和D/E型.体重是影响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绝经10年以上的妇女中,D/D型的腰椎......

    作者:刘建民;朱汉民;陆林;朱晓颖;赵列宾;许曼音;陈家伦 刊期: 200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