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反映我国当代及与国外合作的,在内分泌代谢病学领域内临床与科研最新成果的高级学术刊物。在强调刊文的先进性、科学性与新颖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临床的实用性和论文的可读性。本刊设指南与共识、述评、专论、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临诊应对、当年学术进展与动态、临床经验交流、新药研究、学术争鸣及国外期刊论文评论等栏目。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各级从事临床和基础内分泌代谢病学工作的医、教、研人员及研究生,以及内、外、儿、妇科以及神经、泌尿、老年、营养等相关科室的人员。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99
- 国内刊号:31-128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92年12月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残余β细胞功能的预测
缪海韬;张娟娟;顾彬;高爱博;翟楠;洪洁;张翼飞;顾卫琼;王卫庆;宁光
关键词:糖尿病, 1型, 胰岛β细胞功能,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 预测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诊断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后残余β细胞功能( RBF)的预测因素。方法入选110例12~35岁起病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5.1±13.8)个月的临床随访研究。记录一般资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检测血清学指标、HbA1C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水平,并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分型。根据随访终点的C肽峰值(Cmax)是否≥0.6 ng/ml将患者分成高RBF组和低RBF组。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预测RBF的相关因素。结果在随访终点,高RBF组的Cmax水平显著高于低RBF组[(1.87±1.35对0.23±0.19)ng/ml,P<0.01],HbA1C更低[(7.00±1.69对8.39±1.77)%, P<0.01],胰岛素剂量显著减低[(0.62±0.17对0.79±0.17) IU·kg-1· d-1, P<0.01]。 Logistics回归提示影响低RBF的相关因素有:起病年龄(OR=0.82,95%CI 0.73~0.92, P=0.001)、HLA-Ⅱ高危表型(OR=4.73,95% CI 1.28~17.52, P=0.020)、女性(OR=3.39,95% CI 1.03~11.22, P=0.04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史(OR=8.71,95%CI 2.31~32.83, P=0.001)以及病程进展中的HbA1C水平(OR=2.46,95%CI 1.47~4.11, P=0.001)。与血糖控制水平相比,起病状态的相关危险因素(起病年龄<18岁、女性、携带高危的HLA表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综合预测概率值更大[( OR=145.75,95%CI 17.30~1228.31, P<0.01)对(OR=1.82,95%CI 1.24~2.69, P=0.003)]。结论起病年龄小、女性、HLA-Ⅱ的高危表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史和病程中血糖控制不佳是较长病程后低RBF的影响因素;且相比于病程中HbA1C水平,起病状态对残余β细胞功能的影响作用更大。
友情链接